易湖笔会

    易湖笔会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易湖笔会 -> 正文

    【创校30年易湖笔会】 灯 光

    日期:2021-06-09 来源: 作者:许长艳 浏览次数:

    摄影


    编者按:

    正值校园丁香盛开时节,鹤城知名作家一行12人光临学校参加创校30年第二届易湖笔会。他们足迹遍及校园多地,所到之处,欣喜留念;所见所闻,无不感慨。随后,他们纷纷用如椽的笔,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抒发了来自内心的真挚情感,或娓娓道来,文字优美,或黄钟大吕,寓意深刻……

    在创校30年校庆日来临之际,我们特刊发作家们有温度的文章,以飨关注学校发展的读者。相信大家会有各自的审美意趣和独到领悟。

     

   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三十年,不过转瞬而已;但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,三十年,就是小半辈子。
       38岁时,我到大阳城集团所有网站的前身工作,如今68岁了,是这所民办大学的创业者与见证者,亲眼目睹了它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。因此,对学校的每段历程,乃至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,都感情深厚,难以尽诉……
       芳草绿,燕归来,校园里又开满了榆叶梅、丁香花,如云似霞般美丽。垂柳、锦带轻拂,花楸昂首向天,桃李园中的果树们都复苏了,把积蓄了一冬的绿和繁花,欣然绽放出来。

    来来往往的莘莘学子,朝气蓬勃,欢声笑语,青春气息扑面而来。是的,谁的妙龄韶华不像一首歌?而我们的种种努力与付出,都是为了他们,为了这些天地间最拥有希望的人。

    “往事如云走”。回想1991年,学校创校伊始,我调到这里工作。说是“学校”,其实,只是一个高教自考助学机构,而且,无校名,无专师,无校舍,挤到第一机床厂教育大院里,在夹缝中求生存。
       然而,在曹勇安校长的率领下,我们开弓没有回头箭,道路虽坎坷,“猛志固长在”,顶着各种压力,像模像样地起步了。
       1992年,我们争取到一个机会,经第一机床厂教育处批准,大院北侧一处闲置的烂尾车库,被我们改造成了一栋小平房。记得当时,学校请来了瓦匠师傅砌墙,老师们负责搬砖、舀灰,我穿着中跟皮鞋,还抬过水……
       矮趴趴的“偏厦”盖好了,前高后低,进屋得先开电灯,冬日挂棉门帘。即使这样,我们心底欢喜着呐,毕竟拥有了立脚之地,常言道:“足下若有三尺浪,不怕龙门百丈高!”
       每个部门各分一间做办公室,紧靠西边的教研室,不足二十平方米;进门向左拐,更小的就是曹校长的办公室,兼小会议室。
       入夜,万籁俱静,星斗满天。这里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很晚。在群雄并起之时,在激烈的竞争中,作为“头雁”的他,其压力可想而知。在教工例会上,他大声疾呼:我们没有退路,唯有披荆斩棘,唯有不懈奋斗。

    几经风雨,几经努力,我们掘到了“第一桶金”。1995年夏天,在小平房的前面,矗立起了一栋崭新的四层高的教学楼。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砖横立着,俗称“板楼”。“板楼”身穿浅灰蓝色马赛克的“外衣”,颜值不算漂亮,规模亦不算大,但是,这在当时全国来说,是民办高校自建的第一栋教学楼。

    “物以稀为贵”。为此,落成典礼时,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、国家考试中心办公室等,都发来了贺电或贺信,各级新闻媒体也争相报道了这件“大事”。《敢为天下先》《北国春来早》……多么好的标题啊!
       1993年,我们就有了校名,叫“黑龙江东亚大学”,与一厂职工机电学院合并后,变得人强马壮了。而教学楼的建成,更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。五湖四海的求学者纷纷到来,三千弟子云集“东亚”,操着南腔与北调,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。

    二楼正中间,建有一个露天大平台(下边就是楼门),紧挨着大平台的是曹勇安校长的办公室,每到晚上,这里的灯光幽幽地亮着。他在孜孜不倦地学习,辛勤地钻研,用心筹划着学校的现在与未来。方便面纸箱,堆在角落里。他常常忘记了时间,忘记了疲劳,如蜜蜂采蜜,如勇者登山,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与工作的无限乐趣之中。

    王佐书,时任黑龙江省主管文教卫的副省长,曾多次视察过我们学校。他曾在大会上感慨地说:“老曹是全省下班最晚的校长!”

    我从教师岗位走进校领导班子,也经常在灯光下开会 (学校规定,干部开会,党员学习,必须利用业余时间)。那时候,我们人到中年,干劲冲天,至今犹记曹校长的金句:“我每天都盼着太阳快点儿升起,好投入到工作中去。”

    有一个盛夏的晚上,领导班子会议—直开到十点钟才结束,我爱人到校门口接我,左等右盼,身上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。他有些埋怨,不解地问:“你们是地下党呀?”嗨!有一首流行歌曲,那歌词仿佛是专门为我们而写的“星星点灯,照亮回家的路”。正因为具有这种敬业,拼命的精神,学校才能生存和发展,才能屡战屡胜。

    2004年暮春,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,在还比较荒凉的南苑开发区,“哐,哐,哐”打地基的机械声,震荡着空旷而寂静的田野。我们开始建设新校区了。

    2005年,新生入驻;2006年,全体乔迁。从民意路狭小的北校区出发,到南苑新校区,车程不过十几分钟,大约十里地远。然而,我们这支队伍却整整跋涉了十三年,中间是山高水阔,是大浪淘沙,是柳暗花明。

    这期间,有多少民办高校适时兴起,建功立业;又有多少民办高校难以为继,甚至“崩盘”。真金不怕火炼,时间会证明一切。

    迁入新校区之后,图书馆、体育场、齐三机床厂(学生实习基地)、汽车教学中心等陆续竣工,校舍总建筑面积突破23万平方米。2011年,我们由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升本,更名为大阳城集团所有网站,化蛹成蝶,翩翩飞舞。

   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。学校所有的楼房都是红白相间的颜色,各个教学区及学生宿舍,被设计成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形状,近七千名学生学习和生活在这校园里。

    主体建筑是图书馆楼,它八层高,八十米长,面南背北,时尚大气,楼顶呈漫弧形,再也不是“板楼”了。看看那纯净的蔚蓝色玻璃幕,与蓝天白云相映衬,楼身主色调是故宫红与象牙白。玻璃窗众多,无论冬夏,阳光尽洒。楼身两侧略伸出一段,像双臂环抱。这里,万物并秀;这里,千帆竞发。

    在我们的眼中和心中,它不仅是一座图书馆大楼,更是知识的宫殿,是宏伟的城堡,是“而今迈步从头越”的雄关。

    因此,每当我或驻足楼前,或拾级而上,心中便会涌起成就感和幸福感的波澜,这种感觉比鲜花更芬芳,比醇酒更醉人。它能使人不忘艰辛的过往,还可以激发起奔向未来的斗志与力量。

    我猜想,和我一起投身于学校发展、建设的同事们,也都应该如此吧!

    日落月出,华灯齐放。教工们大多下班了,校园里灯光明亮而柔和,那是大学生们在上晚自习。

    在一大片夜色中,只见图书馆八楼一角,曹勇安校长办公室窗前的灯光还在亮着。尽管年近古稀,诸病缠身,心脏安放了支架,胰岛素注射器不离身,双眼都换了人工晶体。但是,在怒放的生命中,带病老者也可以是战士、是将军。每念及此,怎能不令人感动?令人肃然起敬?

    三十年,默默耕耘,励精图治;三十年,踏平坎坷,风雨兼程;三十年,楼房成群,硕果满枝。他带领着我们,不花国家一分钱办出了鹤城人自己的本科大学,巍然屹立,声名远播。

    我们告别矮趴趴的小平房久矣,进入现代化新校区多时。三十年宝贵的时光,换来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    然而,不变的是“为融入社会走进来,为服务社会走出去”的办学理念;是一颗颗“一切为了学生”的火热初心;是曹勇安校长办公室窗前——那亮闪闪的灯光。

     

    作家简介:

    1954年生人,大学文化,副教授职称,1991年参加学校创业,曾任学校党委副书记;退休后被学校聘为教授,经常为师生讲座。

    获得的荣誉: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、黑龙江省优秀教师、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、省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、全国优秀教师。

    黑龙江省作协会员、齐齐哈尔市第五届作家协会副秘书长;经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,出版散文集《心海爱无边》《朗月清风》。

    【责任编辑 刘丽】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联系我们

    地址: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

    电话:0452-6186020/6186022  邮编:161005

    新闻访问量

    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