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湖笔会

    易湖笔会

    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易湖笔会 -> 正文

    智者风范 仁者襟怀

    ——怀念恩师潘懋元先生

    日期:2022-12-15 来源:科研处 作者:任志新 浏览次数:

    摄影

    126日中午,有人告诉我潘先生逝世了……震惊之余,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!后来微信群、朋友圈同一消息铺天盖地,证实了可敬可爱的潘先生确实离我们而去了。看着师友转发的四分钟纪录短片,听着那首熟悉的《感恩的心》循环播放,回想与先生相处的种种经历,我不禁潸然泪下。

    世界失去了一位贡献了中国智慧的教育家,学界失去了高瞻远瞩、视野宽宏的高等教育学创始人和一面旗帜,中国失去了有大爱情怀、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家,而我失去的了生命中影响最大的老师和长辈。那个给予我学术上指引和精神上关爱的老人家,他的的确确是不在了。

    初识先生,要追溯到学校自考办学阶段。那时候还只有北校区,老人家到校考察,我远远地看到曹勇安校长陪同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,听说是大师级的人物;了解先生,始于20049月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读硕,有机会近距离领略大师的风采,但偶尔在学院电梯或走廊里遇见,也自惭形秽,只敢远远地向先生鞠躬问好;敬爱先生,源于课程结束后选择导师,我有幸成为先生的“关门”硕士生。之后就理所当然地蹭先生给博士生上的课,聆听每周一的学术例会,每年的博士答辩会,见证思想的碰撞、观点的交锋,感受学术之美;参加每周六晚上在先生家里举办的学术沙龙,体会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。先生抛出一个问题,然后认真地倾听大家的发言,最后点评、总结并阐述自己的观点,那真是旁征博引、鉴古思今。他记忆力惊人,记得住每个人发言的细节,且永远温和可亲。师生中常有人争论得面红耳赤,谁也说服不了谁,他也不插话,微笑旁观。 “不见得认同你,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,这样宽松、民主、有趣的沙龙,常常是令人意犹未尽,回味无穷。沙龙内容丰富,学术、时事、生活、文体皆可谈,在融洽的氛围中,先生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熏陶着学生,也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育人方式,并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。

    当然,最难忘的经历是先生指导我毕业论文的那段日子。老人家给予我充分的信任,肯定了我的研究设计。200610月,当我把花了几个月 “熬”出来的论文打印稿忐忑地送到先生家里,大概两个小时后就接到了先生的电话,说总体可以,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交流。听到这话,我悬了一年多的心终于落地了,因为我深深地知道,凭我一个民办高校的小白,何德何能“挤”进潘门?还不是因为先生对曹校长的欣赏,因为曹校长所开创的充满生机和活力、蒸蒸日上的教育事业?我学业的好坏对个人可能只是一纸文凭的有无,但我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,不能让这份信任蒙羞啊!拿到先生批阅的论文稿,封面上写着“修改后可付印”的评语和先生的签名,文稿有五六处先生的批注,连标点符号都做了标记,可见耄耋之年的先生看得有多仔细。几天之后,我的论文付印;经过双盲评审,当年年底,我成为班里首批答辩的三人之一,并获得了85分的好成绩,应该是班级里最高的。我总算不辱使命。回学校前,先生语重心长地嘱咐我:“曹校长想得远、很能干,你要深入研究专业法人制,好好工作。”从此以后,我的成长之路,一直有先生的关注和垂爱;我的感恩之情,也长怀于心。

    作为教师的先生高山仰止,生活中的先生更加可亲可敬。有人说,仆从眼里无伟人,陌生时可以远远地敬畏、崇拜,熟悉了就会看出“皮袍下的小”来。但先生是越亲近越令人仰视的人,他是一位真正高尚、无私、豁达、坦荡、乐观、智慧、慷慨、温和、谦逊、包容、慈爱的人。每次去拜访先生,赶上饭点儿一定要留下来吃饭;告辞时,他每次都是把我送到电梯口,待电梯门关上才回去。我把这事儿当成新闻讲给班里的同学,大家纷纷赞叹,也跟我一样“有点儿不习惯”。直到有一天看到一句话“别人尊重你,并不是你优秀,而是别人优秀”,我才如醍醐灌顶,这不就是孟子所云“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吗?

    旅行最能了解一个人的品格。2016年7月底至8月初,我有幸受学校委派陪同先生一家哈尔滨飞漠河,再经呼玛到黑河、五大连池、扎龙到学校考察,一路奔波,期间经常辗转地点、集合出发,先生特别守时,从不叫苦叫累;每到一地仔细考察,虚心好问,没有一点儿架子,还欣然为瑷珲历史陈列馆题词;对饭店和宾馆服务员、导游、解说员等每一个接待他的人面带微笑、客,从来没流露出不满或挑剔;对于游客中要求与“耳聪目明的老寿星”合影的人也一一答应,十分配合一路上,先生“谦和大气”、近乎完美的人格魅力,令人由衷敬佩。这些永远值得我学习。此行之后,我与先生的家人也始终保持着联系,这就是一种缘分,一种传承吧。

   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曾有一句名言:教育的本质意味着,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先生从教87载,俯身三尺讲台,无论课堂里、课堂外,学习中还是生活上,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,似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,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,持久而深远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,甚至身边的每一个人。我听说,先生临终前几天,还惦记着为一个学生的书写序,由于上了呼吸机无法讲话,就写在儿子的手上,读给别人,再打印出来修改……“择一事,终一生”“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”,先生行的是大思政,做的是大先生。能成为他老人家的学生真是三生有幸!

    如今,先生虽然远行天国了,但他对高等教育所作的贡献和他的高尚品德将永垂青史,先生的精神和风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。这几天,我一直在想,要如何做才算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和告慰呢?我想我会牢记他的教诲“板凳甘坐十年冷,文章不写半句空”“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。止于至善,就是要努力在学生心中种下更多善的种子”……以此为鞭策,躬身自省、潜心修炼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、真才实学、责任担当、团结奉献精神的“潘门人”;学习学习再学习,紧跟学校的改革步伐,竭尽所能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出一份力。我想这应该就是先生最希望看到的吧!

    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;先生之风,山高水长!

    最最敬爱的恩师千古!

     【责任编辑 王凡】

     

    联系我们

    地址:齐齐哈尔市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喜庆路1号

    电话:0452-6186020/6186022  邮编:161005

    新闻访问量

    微信公众号